国家标准 GB 16788-1997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抗扰度测量方法和限值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抗扰度的测量方法和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的设计、验收时对系统抗扰度的评价。
【中国标准分类】 M61 广播、电视网
【国际标准分类】 33.160.99-其他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
行业标准 JB 1178-1971 舰用铜索信号电缆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K13 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
【国际标准分类】 45.020-铁路工程综合
行业标准 TB/T 2476.1-1993 铁路信号电缆 电缆塑料护套信号电缆
【适用范围】TB/T2476的本部分规定了非电气化区段塑料护套铁路信号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型号、名称及敷设方式、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电缆的设计、生产和检验。
【中国标准分类】 K13 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
【国际标准分类】 45.020-铁路工程综合
行业标准 TB/T 2476.3-2017 铁路信号电缆 第3部分:综合护套铁路信号电缆
【适用范围】TB/T2476的本部分规定了综合护套铁路信号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型号、名称及敷设方式、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电缆的设计、生产和检验。
【中国标准分类】 K13 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
【国际标准分类】 45.020-铁路工程综合
行业标准 TB/T 2476.3-1993 铁路信号电缆 综合护套信号电缆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综合护套铁路信号电缆的使用特性、型号规格、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交流500V或直流1000V及以下,固定敷设的综合护套铁路信号电缆。本标准应与TB/T 2476.1一起使用。
【中国标准分类】 K13 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
【国际标准分类】 45.020-铁路工程综合
行业标准 TB/T 2476.4-2017 铁路信号电缆 第4部分:铝护套铁路信号电缆
【适用范围】TB/T 2476的本部分规定了铝护套铁路信号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型号、名称及敷设方式、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电缆的设计、生产和检验。
【中国标准分类】 K13 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
【国际标准分类】 45.020-铁路工程综合
行业标准 TB/T 2476.4-1993 铁路信号电缆 铝护套信号电缆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铝护套铁路信号电缆的使用特性、型号规格、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交流500V或直流1000V及以下固定敷设的铝护套铁路信号电缆。本标准应与TB/T 2476.1一起使用。
【中国标准分类】 K13 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
【国际标准分类】 45.020-铁路工程综合
行业标准 TB/T 2674.1-1995 信号电缆盒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铸铁制造的铁路信号用方向和终端电缆盒(以下简称“电缆盒”)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电缆盒的制造和检查验收。
【中国标准分类】 x13 铁路信号
【国际标准分类】 45.020-铁路工程综合
行业标准 TB/T 3100.4-2004 铁路数字信号电缆 第4部分:铝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铝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使用特性、型号、名称及敷设方式、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本部分适用于铝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
【中国标准分类】 K12;K13 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
【国际标准分类】 29.080-绝缘
国际标准 IEC 60189-6-1982 聚氯乙烯绝缘和聚氯乙烯护套的低频电缆和电线 第6部分:电信设备和设施用单芯信号电缆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K12%K13 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
【国际标准分类】 33.040.50-线路、连接和电路
国际标准 IEC 60728-6-2003 电视和声频信号电缆布线系统--第6部分:光学设备
【适用范围】Lays down the measuring methods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data publication requirements of optical equipment of cable networks for for television signals
sound signals and interactive services.
【中国标准分类】 M31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40-电缆分配系统
国际标准 IEC 60728-6-2001 电视和声频信号电缆布线设备--回路的系统性能
【适用范围】This part of IEC 60728 deals with the transparent return path of cable networks operated in the frequency range between 5 MHz and 65 MHz or parts thereof. Higher frequencies may be used in fibre based networks.NOTE In addition
it is possible to use the frequency range from 0 MHz to 5 MHz for return path transmissions
for example for NMS or other control
monitoring and signalling purposes. Applications below 5 MHz are not covered by this standard.An active return path carries typically only return signals. A passive return path can be used for both return and forward signals.This standard lays down the basic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signals typically used in the return path of cable network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ose signals and their performance limits.All requirements refer to the performance limits
which shall be obtained between the reference points (Figure 1) of the return path system.One reference point is the network termination close to the subscriber. It is the last point where all forward and return signals are present and carried on the same cable. If no network termination point exists
the reference point is the system outlet.The other reference point is the input of the return signal receiver (or transceiver). At this point
the transparent signal path ends and beyond this point
the signal is treated in a non-transparent way. The return signal receiver can be situated at the headend but can also be at the node of the coaxial cell or at any other point of the network.In addition to the system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nsparent return path
system performance recommendations were laid down in this standard
for example for the overall frequency allocation
for the use of specific modulation techniques for different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ervices or for different sub-bands within the return path frequency range
etc.Specific equipment installed in cable networks for the operation of such return paths is standardised in the relevant equipment standards
parts 3 to 6 of the IEC 60728 series.Transmission systems are not within the scope of this standard.
【中国标准分类】 M31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40-电缆分配系统
国际标准 IEC 60728-10-2001 电视和音频信号电缆分布系统.起点设备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M60 广播、电视网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40-电缆分配系统
国外标准 BS EN 50083-5-1994 电视和音频信号电缆分布系统.起点设备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M60 广播、电视网
【国际标准分类】 33.060.40-电缆分配系统
国外标准 DIN EN 50083-3-1999 视频、声频和交互服务的信号电缆网 第8部分:网络的电磁兼容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M61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160.99-其他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
国家标准 GB/T 17626.12-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气及电子设备在运行条件下对振荡波抗扰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振荡波表现为: a)在公用和非公用网络的低压电力线、控制线和信号线中出现的非重复的阻尼振荡瞬态(振铃波); b)在高压及中压(HV/MV)变电站中安装的电源电缆、控制电缆和信号电缆中出现的重复的阻尼振荡波。 注:按照本标准的频率范围考虑,这里仅指隔离开关设备操作所引起的振荡波。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在试验室评价用于家庭、商业、工业的电气和电子设备以及用于电力设施的设备而建立的抗扰度要求和共同准则。 本标准的目的在于规定: --试验电压及电流波形; --试验等级范围; --试验设备; --试验配置; --试验步骤。 本标准未规定适用于特殊设备或系统的专门试验,其主要目的是为全部相关的有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供一个总的基本参考。有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用户和设备制造厂)有选择用于设备的合适试验和严酷等级的责任。 为了不防碍协调任务和标准化,着重推荐有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用户和制造商(在将来工作中或旧标准的修订中)考虑采用本标准规定的抗扰度试验方法。
【中国标准分类】 L06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33.100-电磁兼容性(EMC)
国家标准 GB/T 17626.18-201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适用范围】GB/T 17626的本部分涉及到电气和电子设备在运行条件下的抗扰度要求和试验方法,它包括: a) 主要在高压和中压(HV/MV)变电站安装的电源电缆、控制电缆和信号电缆中出现的重复阻尼振荡波。 b) 主要在气体绝缘变电站(GIS)和某些情况下的空气绝缘变电站(AIS)或者由于高空电磁脉冲(HEMP)现象下的任何设施的电源电缆,控制电缆和信号电缆中出现的重复阻尼振荡波。 本部分的目的是为了在试验室评价居住、商业和工业用电气和电子设备的性能而建立抗扰度要求和共同参考,适用时,也可用于发电厂和变电站设备。 注:按IEC导则107规定,本部分是电磁兼容基础标准,供产品委员会使用。IEC导则107还规定,产品委员会负 责确定是否应用本抗扰度试验标准,如果使用,还应负责确定合适的试验等级和性能判据。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分技术委员会愿与产品委员会合作,以评估其产品的特殊抗扰度要求。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规定: --试验电压和电流波形; --试验等级范围; --试验设备; --试验布置; --试验程序。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共同准则来评价电气和电子设备受到阻尼振荡波时的抗扰度。本部分所规定的试验方法描述了评定设备或系统对于定义的电磁现象抗扰度的一致性方法。
【中国标准分类】 L06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 33.100.20-抗扰性
行业标准 JB/T 5268.2-2011 电缆金属套. 第2部分:铅套
【适用范围】JB/T 5268的本部分规定了电缆用铅套的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纸绝缘电力电缆和长期工作内部压力不大于0.07MPa的通信电缆用铅套。控制电缆、信号电缆或仪表电缆用铅套可以参照采用。 本部分不适用于具有其他特殊要求或结构的铅套。
【中国标准分类】 K13 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
【国际标准分类】 29.060.20-电缆
行业标准 NB/T 20420-2017 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塑料复合带 第5部分:金属塑料复合箔
【适用范围】YD/T 723-2007的本部分规定了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塑料复合箔的型式、规格、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部分适用于通信电缆光缆、信号电缆、控制电缆用金属塑料复合箔。通信电缆光缆、信号电缆、控制电缆用金属箔也可参照使用。
【中国标准分类】 M42 通信设备
【国际标准分类】 33.120.99-其他部件和附件
团体标准 CECS 81-1996 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抗干扰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电源、信号电缆选型、敷设及接地等抗干扰的设计及施工。
【中国标准分类】 N18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装置
【国际标准分类】 25.040-工业自动化系统
国外标准 NF F07-024-1992 灌溉机械用供电
控制和信号电缆调查大纲
【适用范围】OUTLINE OF INVESTIGATION FOR IRRIGATION FEEDER
CONTROL
AND SIGNAL CABLES
【中国标准分类】 K13 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
【国际标准分类】 29.060-电线和电缆
国家标准 GB/T 3048.12-1994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局部放电试验
【适用范围】
【中国标准分类】 K10 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
【国际标准分类】 29.060-电线和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