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标准《红碎茶加工技术规程》,主管部门为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行业标准《进出口茶叶粉末和碎茶含量的测定方法》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国家标准《红茶 笫1部分:红碎茶》由44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国家标准《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由44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国家标准《第一套红碎茶》由44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国家标准《第二套红碎茶》由44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国家标准《第四套红碎茶》由44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本标准规定了湖南红茶红碎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工艺流程、质量管理、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红茶红碎茶的加工本标准规定了湖南红茶红碎茶的加工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具体要求。1工艺流程总流程:鲜叶—萎凋—揉切—解块筛分—发酵—干燥—毛茶—筛分—风选—拣剔—拼配匀堆—补火—成品。总流程分为初制和精制流程。2初制流程2.1萎凋萎凋方式有日光萎凋、室内自然萎凋、萎凋槽萎凋、萎凋机萎凋及各种加温萎凋方法,以室内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萎凋方式居多。日光萎凋一般结合室内自然萎凋进行。2.2揉切一般采用圆盘式揉切机、CTC揉切机、转子揉切机等揉切机械进行揉切。揉切方式多采取多种类型机械配套机组和配套揉切技术进行。揉捻叶紧卷成条,成条率80%以上,茶汁充分外溢,叶色绿中带黄,发出浓烈的青草气,手握茶坯有茶汁从指缝中溢出,细胞破损率,条茶70%~80%,碎茶达95%以上为宜。2.3发酵室温控制在24℃~26℃。发酵叶温,大叶种控制在22℃~28℃,中小叶种控制在25℃~30℃。时间控制在30min~90min。2.4干燥干燥分为毛火和足火,毛火温110℃~120℃,足火温度90℃~110℃为宜。3精制流程红碎茶精制流程包括筛分、风选、抖筛、飘筛、拣剔和拼配匀堆。
本标准规定了湖南红茶红碎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湖南地区适制红茶品种的茶树芽、叶、嫩茎为原料,按湖南红茶红碎茶加工技术规程要求加工而成的红碎茶1、湖南红茶红碎茶产地:湖南省内。2、湖南红茶红碎茶产品分级为碎茶1号和碎茶2号两个等级。3、湖南红茶红碎茶感官品质要求碎茶1号品质要求:外形颗粒紧结、重实、匀净、色乌润,香气香高持久,汤色红亮,滋味浓厚较鲜爽,叶底嫩匀、红亮;碎茶2号品质要求:颗粒紧结、重实、匀净、色红褐较润,香气较高长,汤色红亮,滋味尚浓爽,叶底尚嫩匀、红亮。4、湖南红茶红碎茶理化指标要求碎茶1号:水分含量≤7.0%,4.0%≤总灰分含量≤7.0%,粉末含量≤1.5%,水浸出物含量≥34%,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比重≥45%,酸不溶性灰分含量≤1.0%,粗纤维含量≤15.0%,茶多酚含量≥11%。碎茶2号:水分含量≤7.0%,4.0%≤总灰分含量≤7.5%,粉末含量≤1.5%,水浸出物含量≥32%,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比重≥45%,酸不溶性灰分含量≤1.0%,粗纤维含量≤15.5%,茶多酚含量≥11%。
本文件规定了绿碎茶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加工条件、原料要求、加工工艺、标志标签、包装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绿碎茶加工企业。
本文件规定了茉莉花绿碎茶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加工条件、原料要求、加工工艺、标志标签、包装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茉莉花绿碎茶加工企业。
国家标准《红茶 第1部分:红碎茶》由TC339(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国家标准《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由TC339(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1、单位面向科研院所、学校和社会企业及科研单位,面向社会公共服务。
2、实验管理中心下设检测分析中心、科研测试中心、X射线应用中心。
3、面向物理、化学化工、材料、纳米、环境、电子、能源等众多学科。
4、拥有多台精密检测仪器设备。
5、能够从事材料微观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材料性能测定、材料质量综合评定等工作。
6、提供24小时开放服务、网络化的管理。
7、具备向校内外科学研究和品质鉴定提供公正、科研测试数据能力的重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