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引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蓝光危害bluelighthazard有害蓝光能量限值energylimitofhazardousbluelight目标可见光波段wavelengthrangeoftargetvisiblelight健康显示healthydisplay太阳参照光谱sunlightspectrumreference适宜屏幕亮度optimalscreenbrightness技术要求色温有害蓝光辐照度能量占比限值不同环境照度下手机显示屏幕亮度测试方法色温和有害蓝光能量占比测量环境条件测试场地测量装置测量步骤环境照度——屏幕亮度测量环境条件测试场地测量装置测量步骤附录A太阳参照光谱功率相对分布太阳参照光谱的蓝光能量占比限值附录B环境照度-适宜屏幕亮度分布参考文献本标准规定了健康显示技术规范之平板电脑屏幕的色温、光谱有害蓝光能量占比和不同环境光照度条件下亮度的要求和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平板电脑显示屏幕产品。
4.1外观特性4.2硬件特性4.2.1显示4.2.2按键4.2.4供电4.2.5射频识别特性4.2.6定位4.2.7外壳4.3功能要求4.3.1电子学生证功能4.3.2平台功能4.3.3家长端APP功能4.3.4教师端APP功能4.4性能要求4.4.1工作时长4.4.2语音通话4.4.3定位精度4.5安全和可靠性4.5.1按键寿命4.5.2按键耐压力强度4.5.3电话卡插拔寿命4.5.4充电接口插拔寿命4.5.5电池使用寿命4.5.6自由跌落4.5.7电池安全4.5.8电器安全4.6环境适应性4.6.1低温工作4.6.2高温工作4.6.3高温高湿工作4.6.4防静电4.6.5防尘、防水4.7电磁兼容性4.8安全要求4.8.1设备接入认证4.8.2系统安全要求4.8.3应用安全要求4.8.4数据安全要求4.9管控要求4.9.1管控说明4.9.2系统管控4.9.3功能管控4.10扩展功能4.10.1物联网测温4.10.2超级SIM卡4.10.3移动支付4.11操作系统4.11.1如采用OpenHarmony需满足4.11.2如采用OneOS,有以下特征可助力应用开发
行业标准《信息终端设备声压输出限值要求和测量方法》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文件适用于通信终端设备、提供原配耳机的便携音频设备、独立提供的便携音频设备和独立提供的耳机。具有音频播放功能的便携通信终端设备参照便携音频设备的相应部分要求。本文件还适用于每日噪声暴露量的监测。
行业标准《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网络兼容性测试方法 移动台》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文件适用于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移动台(MS)的测试;其中除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相关的内容外,其它内容亦适用于不支持GPRS的GSM移动台的测试。本文件不适用于不支持用户标识模块(SIM)卡的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移动台的测试。
行业标准《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 第11部分:短信信息》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文件适用于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者对用户短信信息的处理,也适用于主管监管部门、第三方评估机构等组织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收集短信信息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估。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产品翻新通用技术要求,包含翻新前检测、翻新产品拆解、零部件检测及分类、可翻新性评估、翻新设计、翻新过程、翻新品检测、翻新品评级、标识、质量保证及包装等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翻新企业的术语和定义、基本条件、生产性翻新组织技术规范、服务性翻新组织技术规范及其他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翻新电子产品市场的经营环境要求、设施设备要求和经营管理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产品翻新市场同质配件准入规范的总则和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翻新产品的通用要求、标识及翻新信息披露。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翻新产品的通用要求、标识及翻新信息披露。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产品翻新通用技术要求,包含翻新前检测、翻新产品拆解、零部件检测及分类、可翻新性评估、翻新设计、翻新过程、翻新品检测、翻新品评级、标识、质量保证及包装等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翻新企业的术语和定义、基本条件、生产性翻新组织技术规范、服务性翻新组织技术规范及其他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翻新电子产品市场的经营环境要求、设施设备要求和经营管理要求。
1、单位面向科研院所、学校和社会企业及科研单位,面向社会公共服务。
2、实验管理中心下设检测分析中心、科研测试中心、X射线应用中心。
3、面向物理、化学化工、材料、纳米、环境、电子、能源等众多学科。
4、拥有多台精密检测仪器设备。
5、能够从事材料微观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材料性能测定、材料质量综合评定等工作。
6、提供24小时开放服务、网络化的管理。
7、具备向校内外科学研究和品质鉴定提供公正、科研测试数据能力的重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