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件规定了远程人脸识别系统防注入攻击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检验检测机构、技术开发方和技术应用方等开展远程人脸识别系统防注入攻击的测试
远程人脸识别系统注入攻击安全风险主要来自采集设备注入、摄像头驱动篡改、应用函数劫持篡改、传输抓包数据篡改。本文件规定了远程人脸识别系统防注入攻击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人脸识别系统测试方法》由TC28(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8SC37(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生物特征识别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规定了人脸识别系统测试的一般要求,描述了人脸识别系统的功能测试方法、性能测试方法以及活体检测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开展人脸识别系统测试,开发和应用人脸识别系统的相关机构参照本文件开展测试活动。
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由TC28(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8SC37(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生物特征识别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给出了人脸识别系统的架构及业务流程,规定了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行业标准《出入口控制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公安部。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远程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由TC260(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安全防范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由TC100(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公安部。
1、单位面向科研院所、学校和社会企业及科研单位,面向社会公共服务。
2、实验管理中心下设检测分析中心、科研测试中心、X射线应用中心。
3、面向物理、化学化工、材料、纳米、环境、电子、能源等众多学科。
4、拥有多台精密检测仪器设备。
5、能够从事材料微观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材料性能测定、材料质量综合评定等工作。
6、提供24小时开放服务、网络化的管理。
7、具备向校内外科学研究和品质鉴定提供公正、科研测试数据能力的重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