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供电电压为35kV及以下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运行和维护
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供配电系统、变电所及低压配电、布线系统、常用设备的电气装置、防雷与接地、施工及验收、运行和维护。
本文件规定了交直流混合电网互联装置的测试条件、测试内容与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千交流10kV及以下与直流±10kV及以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互联装置的测试试验。所涉及的典型装置包括AC-DC型互联装置、DC-DC型互联装置以及其他形式互联装置,但不包含单纯采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电力变压器实现的互联装置。
本文件规定了10kV交流配电系统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等功能配置原则、整定计算原则,以及对相关回路、设备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变电站站内10kV出线保护装置和站外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以及具备保护功能的配电自动化装置的设计、整定、验收,20kV交流配电系统参照执行。
本文件规定了低压配电系统多脉冲电涌保护器的术语和定义、使用条件、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例行试验和验收试验、检测报告。本文件适用于对雷击及多脉冲电涌下产生的过电压和电涌电流进行保护的多脉冲电涌保护器,和具有同等保护性能的电涌保护器。这些电器被连接到交流额定电压不超过1000V(有效值)、50/60Hz、或者直流电压不超过1500V的电路和设备。
本文件规定了10kV及以下配电系统监控的术语和定义、体系结构、监控主站功能、监控子站功能、监控终端功能、通信系统和主要性能指标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10kV及以下配电系统监控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等
国家标准《交流1000V和直流1500V及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安全 防护措施的试验、测量或监控设备 第10部分:用于防护措施的试验、测量或监控的组合测量设备》由TC104(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04SC2(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工和电磁量测量设备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本文件规定了在一个设备内组合了多个符合IEC 61557各部分的试验、测量或监控的测量功能或试验方法的组合测量设备的要求。
国家标准《交流1000V和直流1500V及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安全 防护措施的试验、测量或监控设备 第6部分:TT、TN和IT系统中剩余电流装置(RCD)的有效性》由TC104(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04SC2(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工和电磁量测量设备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本文件规定了用于测试TT、TN和IT系统中剩余电流装置防护措施有效性的测量设备的要求。 本文件的目的不是根据其产品标准来验证RCD。 注: 适用于RCD的时间和电流的脱扣试验见附录A中表A.1。
国家标准《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1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由TC81(全国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行业标准《低压配电系统多电源自动投切装置》,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
行业标准《智能运输系统 供配电系统节能技术要求》由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交通运输部。本标准适用于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智能运输供配电系统,铁路、民航、水运行业可参照使用。
行业标准《智能运输系统 长距离单相供配电系统技术要求》由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交通运输部。本标准适用于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城市道路智能运输系统中传感、通信、控制、服务、管理系统等的长距离单相供配电系统,铁路、民航、水运行业可参照使用。
国家标准《交流1000V和直流1500V及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安全 防护措施的试验、测量或监控设备 第4部分:接地电阻和等电位接地电阻》由TC104(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04SC2(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工和电磁量测量设备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国家标准《交流1000V和直流1500V及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安全 防护措施的试验、测量或监控设备 第1部分:通用要求》由TC104(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04SC2(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工和电磁量测量设备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国家标准《交流1000V和直流1500V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安全 防护检测的试验、测量或监控设备第2部分:绝缘电阻》由TC104(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04SC2(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工和电磁量测量设备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行业标准《配电系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能源局。
1、单位面向科研院所、学校和社会企业及科研单位,面向社会公共服务。
2、实验管理中心下设检测分析中心、科研测试中心、X射线应用中心。
3、面向物理、化学化工、材料、纳米、环境、电子、能源等众多学科。
4、拥有多台精密检测仪器设备。
5、能够从事材料微观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材料性能测定、材料质量综合评定等工作。
6、提供24小时开放服务、网络化的管理。
7、具备向校内外科学研究和品质鉴定提供公正、科研测试数据能力的重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