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件规定了智慧小区预警示远红外电子栅栏的术语和定义、构成及原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智慧小区预警示远红外电子栅栏的生产及检验。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智能排烟监测预警软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模块功能、运行测试。本文件适用于工业智能排烟监测预警软件的设计及应用。
本文件规定了警用巡逻车(以下简称“巡逻车”)的术语和定义、产品代号、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产品随车文件、运输、贮存、质量承诺。本文件适用于以内燃机为动力,多用途货车改进的警用巡逻车,以新能源汽车改进的警用巡逻车可参照使用。
本文件规定了山岳景区预警信息的文件类型、文件名、文件内容的格式。本文件适用于面向山岳景区的预警信息传输。
本文件规定了单站大气电场仪雷电预警校验的一般规定、校验数据选择和方法、校验步骤。本文件适用于单站大气电场仪的预警校验,包括场磨式大气电场仪及电子式大气电场仪。
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雷电监测预警专业气象服务的基本要求、预警方法和流程、产品形式和效果检验及评估。本文件适用于易燃易爆场所、旅游景点、矿区和火灾危险场所等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雷电监测预警服务,其他场所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2937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37047基于雷电定位系统(LLS)的地闪密度总则GB∕T38121雷电防护雷暴预警系统QX∕T309防雷安全管理规范QX/T484地基闪电定位站观测数据格式QX/T594地面大气电场观测规范QX/T621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天气雷达T/CMSA0012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雷电监测预警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雷电(闪电)lightning大气中发生在云内、云间或云地之间、具有时空相关性的一系列放电现象。3.2 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locationsystem;LLS闪电定位系统通过探测雷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采用多种雷电定位技术和方法来确定雷电发生的时间、位置、极性等多项雷电参数的系统。注:由多个设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雷电传感器(又称子站)、数据处理和系统监控中心(又称中心站)、产品输出和显示系统以及配套的通信设施等组成。[来源:GB/T37047,3.1.4]3.3 大气场强仪fieldstrengthmeter;FSM大气电场仪用于持续监测与雷暴有关的大气静电场的仪器(如场磨式大气电场仪)。[来源:GB/T38121,3.12]3.4 多普勒天气雷达dopplerweatherradar基于多普勒效应来测量大气中水成物粒子(云雨滴、冰晶、冰雹、雪花等)的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和速度谱宽等信息的天气雷达。3.5 雷电预警lightningwarning利用LLS、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电场、探空和卫星等观测资料,通过多资料融合应用、统计分析、临近外推及数值预报等技术手段对有可能发生闪电的区域进行预警。[来源:T/CMSA0012,3.4,改写]3.6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explosiveandfirehazardousplace凡用于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爆炸品、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等物质的场所。[来源:GB/T32937,3.1]3.7 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keyunitoflightningdisasterprevention遭受雷击后会造成巨大破坏、人身伤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单位。[来源:QX/T309,3.1]3.8 专业气象服务professionalmeteorologicalservices为经济社会有关行业和用户提供的用来满足特定行业和用户个性化需求、有专门用途的气象服务。4 资料采集和处理4.1 雷电监测预警资料4.1.1雷电监测预警使用资料宜遵循综合性、实时性、可靠性的原则。4.1.2雷电监测预警应综合利用雷电定位系统、大气电场仪、多普勒天气雷达等提供的一种类型以上的多源气象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宜拼图处理的资料。4.1.3雷电定位系统、大气电场仪、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应分别符合QX/T484、QX/T594、QX/T621要求。4.1.4雷电预警专业服务信息,包括雷电预警级别、雷电预警时间、预警区域、预警解除等信息。4.1.5雷电历史数据统计,包括覆盖区域内雷电监测和雷电预警信息等信息。4.1.6用于监测预警服务的系统应具备数据交互功能。4.1.7在重点单位安装的大气电场仪、闪电定位仪的监测数据应向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省气象主管机构汇交所获得的气象探测资料。4.1.8重点单位的雷电预警历史数据储存时间不低于3年。4.2 重点单位信息与管理4.2.1宜获取重点单位经纬度、联系方式、服务时段和内容等基础数据,并根据重点单位需求更新数据。4.2.2收集重点单位周边用于雷电监测预警所需数据。4.2.3应根据重点单位类型,对雷电活动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进行监测和预警。4.2.4应跟重点单位确认三个层级缓冲区域范围。5 预警流程和方法5.1 时效要求雷电预警时效为10min~1h。若超过1h后雷电影响仍未消除,再次触发预警,以此类推。5.2 预警流程雷电预警流程宜按以下步骤进行。——基于重点单位需求,设定雷电预警区域。——设定雷电预警算法模型。——开展实时监测,当满足发生雷电活动条件时,发布雷电预警信息。——当雷电活动增加,达到新的预警级别时,发布升级雷电预警信息。——当雷电活动减弱,达到解除预警级别时,发布解除雷电预警信息,雷电过程结束。5.3 预警方法5.3.1雷电预警应综合考虑具有不同时空分辨率特性的天气观测资料,采用区域识别、跟踪和外推算法、多种资料集成的综合雷电预警算法或其他相对成熟的算法得到雷电预警产品。5.3.2气象资料数据和雷电预警产品应网格化处理,网络不大于1km×1km。5.4 预警等级综合考虑地形、应用场所、雷击可能性等因素,以重点单位为中心,将可能造成的雷电风险由外到内分成三个层级缓冲区域,缓冲区域从外到内为监视区、警戒区和责任区对应的预警等级分别为三级预警、二级预警、一级预警,其中一级预警为最高等级。——三级预警:雷暴到达监视区,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应密切关注雷电天气。——二级预警:雷暴到达警戒区,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应启动雷电预警预案。——一级预警:雷暴到达责任区,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做好落实防雷应急措施。5.5 分类预警重点单位三区预警范围和一级预警防御建议宜按附表A.1设置。6 预警产品生成及发布渠道6.1应根据重点单位确定的服务方式及时发布雷电预警服务产品,产品应根据实时监测数据通过系统自动生成。6.2应提供电脑端、手机端、短信、微信等多渠道雷电预警服务方式,供重点单位选择。6.3应提供实时解除雷电预警信息。当雷暴移出相应预警范围后,应及时根据服务方式告知重点单位。6.4宜提供多种类别的数据访问接口,以接口形式对接重点单位业务系统,实现雷电预警产品的跨系统共享。7 效果检验及评估7.1应定期对预警系统运行状况、预警有效性等进行客观自评,具体方法按GB∕T38121中第8章执行。7.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优化系统指标并出具《雷电监测预警专业气象服务评估报告》。
地方标准《气体报警装置备用电源安全设置规范》,主管部门为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地方标准《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霜霉病监测预警技术规程》,主管部门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地方标准《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技术规程》,主管部门为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地方标准《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声光语言报警装置主机》由安徽省防爆机电协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地方标准《人工防雹作业预警等级》由陕西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地方标准《乙烯裂解炉炉管温度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主管部门为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地方标准《塔式起重机报警及显示记录装置》,主管部门为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1、单位面向科研院所、学校和社会企业及科研单位,面向社会公共服务。
2、实验管理中心下设检测分析中心、科研测试中心、X射线应用中心。
3、面向物理、化学化工、材料、纳米、环境、电子、能源等众多学科。
4、拥有多台精密检测仪器设备。
5、能够从事材料微观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材料性能测定、材料质量综合评定等工作。
6、提供24小时开放服务、网络化的管理。
7、具备向校内外科学研究和品质鉴定提供公正、科研测试数据能力的重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