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研究和管理需求,基于不同环境介质中化学污染物人群暴露评估技术差异,充分借鉴国内外水环境管理先进理念与方法,深入分析地表水环境污染源排放特征、污染物时空分布等环境影响因素,以地表水功能区为切入点,探讨不同分区、不同暴露情景目标人群涉水行为模式差异,区分不同水质标准水体的暴露途径,将暴露评估精细化和标准化,并结合我国现有水环境暴露评估方法的经验成果,提出地表水环境中化学污染物人群暴露评估技术,用于评估饮用水源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以及I至III类水质标准水体中化学物质人群暴露量。具体内容包括:(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与定义;(4)评估原则;(5)工作内容与程序;(6)技术要求;(7)质量控制;(8)不确定性分析;(9)评估结论;(10)报告编制;(11)附录A暴露参数类型;(12)附录B报告编制大纲。
针对我国水环境中激素类化学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需求,综合考虑单一激素类化学污染物对地表水污染程度以及水环境中水生生物不同的毒性效应,例如污染物的暴露浓度水平、生长/发育、繁殖毒性效应等,重点围绕地表水暴露评估中数据筛选、毒性效应评估中筛选敏感受试生物、敏感测试终点等关键因素、毒性影响途径以及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校核等环节,研究基于水环境中单一激素类化学污染物浓度水平、效应以及风险程度,建立水生态风险评估方法,根据污染物的影响途径、可获取的毒性数据数量和水生生物的物种数量,选择恰当推导预测无效应浓度的方法,客观描述水环境中激素类污染物的风险大小。具体内容包括:(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生态风险评估原则;(5)风险评估程序;(6)风险评估方法;(7)不确定性分析;(8)风险管理;(9)附录A生态毒性数据筛选与评价;(10)附录BSSD模型
针对复合污染条件下我国水生态风险评估体系的发展与推进需求,建立基于复合污染风险水平表征与关键致毒污染物识别步骤的水环境复合污染风险评估框架,综合考虑水环境样品对水生生物的不良效应与其暴露浓度,结合商值法、证据权重法对效应和暴露结果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并识别其中关键致毒污染物,以推进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工作。具体技术内容包括:(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评估原则和程序;(5)评估启动;(6)复合污染暴露水平表征;(7)复合污染生物效应表征;(8)复合污染风险水平表征;(9)关键致毒物识别;(10)不确定性分析;(11)报告编制;(12)附录A原位被动采样–生物暴露联用评估方法;(13)附录B沉积物毒性鉴别评估方法;(14)附录C效应导向分析方法;(15)附录D证据权重法评估复合污染生态风险案例。
针对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的环境管理需求,按照突发型风险和累积型风险两种不同的风险评估类型,主要针对地表水中的化学污染物,构建了流域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估方法体系。明确了风险识别、风险表征、不确定性分析、风险评估结论等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具体技术内容包括:(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生态风险评估总则;(5)评估方案制定;(6)风险识别;(7)风险评估;(8)不确定性分析;(9)风险评估结论;(10)附录A矩阵法风险分级;(11)附录B公式法风险等级计算
国家标准《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由36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1、单位面向科研院所、学校和社会企业及科研单位,面向社会公共服务。
2、实验管理中心下设检测分析中心、科研测试中心、X射线应用中心。
3、面向物理、化学化工、材料、纳米、环境、电子、能源等众多学科。
4、拥有多台精密检测仪器设备。
5、能够从事材料微观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材料性能测定、材料质量综合评定等工作。
6、提供24小时开放服务、网络化的管理。
7、具备向校内外科学研究和品质鉴定提供公正、科研测试数据能力的重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