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纳米技术 水相中无机纳米颗粒的尺寸分布和浓度测量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由TC279(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
本文件描述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在时间分辨模式下测定单个纳米颗粒的质量和悬浮液中离子浓度,检测水相悬浮液中纳米颗粒,并表征颗粒数量与质量浓度、颗粒尺寸及数均尺寸分布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水相悬浮液中无机纳米颗粒[如金(Au)、银(Ag)、二氧化钛(TiO2)、钒酸铋(BiVO4)等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尺寸测定。本文件也适用于氧化物外化学组成和密度已知的金属化合物(如硫化物等)、金属复合材料或具有金属核的包覆颗粒的尺寸测定。本文件测定的水相悬浮液中纳米颗粒尺寸范围为10 nm~100 nm(可测的颗粒更大,可达1 000 nm~2 000 nm),颗粒数量浓度范围为106个/L~109个/L,相应的质量浓度范围(对于60 nm的金纳米颗粒)约为1 ng/L~1 000 ng/L。实际测定的数量取决于所使用的质谱仪类型和所分析的纳米颗粒类型。除颗粒浓度外,本文件也适用于悬浮液中离子浓度的测定。离子浓度检出限与常规的ICPMS相当。需要注意的是,尺寸小于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spICPMS)颗粒尺寸检出限的纳米颗粒可能会当作离子进行定量。本文件不适用于有机或碳基纳米颗粒如封装材料、富勒烯和碳纳米管(CNT)的检测和表征,也不适用于除碳以外难以用ICPMS测定的元素。参考文献[12]概述了spICPMS能检测的元素和测定的最小颗粒尺寸。
国家标准《纳米技术 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释放的胞壁酸检测银纳米颗粒的效力》由TC279(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
本文件描述了一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定量评价银纳米颗粒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降解及胞壁酸释放效力的方法。
国家标准《纳米技术 抗菌银纳米颗粒 特性及测量方法通则》由TC279(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
本文件描述了柔性纳米储能器件弯曲性能的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评估可反复弯曲形变的柔性纳米储能器件的弯曲性能。
国家标准《纳米技术 多相体系中纳米颗粒粒径测量 透射电镜图像法》由TC279(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
国家标准《纳米技术 MTS法测定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由TC279(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
本文件描述了用于评价纳米物体及其聚集体和团聚体(NOAA)对细胞活力影响的MTS方法。此方法包括操作要求和对照实验,以确定和分析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 本文件适用于96孔板。
本标准规定了牛布鲁氏菌病的疫病概述,牛布鲁氏菌病荧光纳米颗粒试纸条制备和诊断的原理、仪器设备和主要试剂及操作步骤。 本标准适用于牛布鲁氏菌病荧光纳米颗粒试纸条的制备和诊断,也适用于牛布鲁氏菌病的快速初筛。
本标准规定了纳米颗粒的基本特性(化学成分、比表面积、结构、尺寸等)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粉末状纳米颗粒。 本标准不涉及粉末状纳米颗粒的相关应用及健康、安全、环境等问题。
国家标准《纳米技术 氧化铁纳米颗粒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测量方法》由TC279(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
国家标准《纳米技术 贵金属纳米颗粒电子显微镜成像 高角环形暗场法》由TC279(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
国家标准《纳米技术 纳米颗粒尺寸测量 原子力显微术》由TC279(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
1、单位面向科研院所、学校和社会企业及科研单位,面向社会公共服务。
2、实验管理中心下设检测分析中心、科研测试中心、X射线应用中心。
3、面向物理、化学化工、材料、纳米、环境、电子、能源等众多学科。
4、拥有多台精密检测仪器设备。
5、能够从事材料微观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材料性能测定、材料质量综合评定等工作。
6、提供24小时开放服务、网络化的管理。
7、具备向校内外科学研究和品质鉴定提供公正、科研测试数据能力的重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