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纳米技术 扫描电子显微术测量纳米颗粒粒度及形状分布》由TC279(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
本文件规定了通过获取和分析纳米颗粒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从而确定纳米颗粒粒度及形状分布的方法。
本文件规定了磷酸酯抗燃油、涡轮机油、变压器油及其他电厂辅机用油颗粒污染度分析用自动颗粒计数仪(以下简称仪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光阻法原理测量磷酸酯抗燃油、涡轮机油、变压器油及其他电厂辅机用油颗粒污染度等级的自动颗粒计数仪。
地方标准《钕铁硼永磁合金粉物理性能测试方法 激光粒度的测定》,主管部门为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行业标准《中国ISO标准砂粒度检测方法》由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文件规定了中国ISO标准砂粒度检测方法的术语和定义、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等。本文件包括筛析法和激光法两种方法。筛析法是基准方法,适用于标准砂粒度过程检测与产品合格判定。激光法是代用方法,适用于标准砂生产过程粒度过程控制。
国家标准《气溶胶颗粒数量浓度 凝结核颗粒计数器的校准》由TC168(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描述了颗粒数量浓度范围在1 cm-3~105 cm-3时校准凝结核颗粒计数器(CPC)检测效率的方法及其相关的测量不确定度。通常,检测效率将取决于颗粒数量浓度、粒度和成分。本文件中描述的校准方法所涵盖的粒度范围大约为5 nm~1 000 nm。 这些方法在较大粒度范围检测效率相对恒定(稳定效率)时可用于确定CPC校准因子,在较小粒度时可用于表征接近较低检测限时CPC检测效率的下限。更详细的参数见附录A。 本文件适用于进气流量在0.1 L/min~5 L/min的CPC的校准。 本文件描述了一种估算CPC校准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方法。
国家标准《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27部分:粒度分析 筛分法》由TC243(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43SC1(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轻金属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本文件描述了用筛分法测定氧化铝粒度分布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氧化铝粒度分布的测定。干筛法适用于粒径小于45 μm的颗粒含量小于50%的粒度分布测定;湿筛法适用于范围为16 μm~63 μm粒度分布的测定;溶剂冲洗法适用于粒径小于20 μm的颗粒含量小于或等于4%的粒度分布的测定。
国家标准《离子交换树脂粒度、有效粒径和均一系数的测定方法》由TC15(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5SC4(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用方法和产品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本文件描述了离子交换树脂范围粒度、上限粒度、下限粒度、有效粒径、平均粒径和均一系数的测定方法。方法一中的湿态筛分法适用于湿真密度大于1 g/mL的球状离子交换树脂范围粒度、上限粒度、下限粒度、有效粒径、平均粒径和均一系数的测定;干态筛分法适用于湿真密度小于等于1 g/mL的球状离子交换树脂范围粒度、上限粒度和下限粒度的测定。方法二适用于粒径范围在0.1 μm~3 000 μm的粉状或颗粒状离子交换树脂范围粒度、上限粒度、下限粒度、有效粒径、平均粒径和均一系数的测定。
国家标准《颗粒标准样品的制备 第1部分:基于单分散球形颗粒尖桩栅栏分布的多分散标准样品》由TC168(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确立了网络安全服务成本构成,提供了网络安全服务成本度量指南。本文件中的网络安全服务成本不包含利润。本文件适用于网络安全服务供需双方开展网络安全服务成本预算、项目招投标、项目决算以及相关合同编制等活动,其他相关方参考使用。
国家标准《粒度分析 颗粒跟踪分析法(PTA)》由TC168(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文件描述了含有光催化剂或表面有光催化剂或光催化材料涂膜表面的抗病毒活性的测试方法,本方法通过计数经紫外光照之后的Q-β噬菌体的减少来确定其抗病毒活性。 注:本试验方法以Q-β噬菌体作为流感病毒的替代病毒使用。 本文件适用于建材中使用的不同种类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其基本形制包括片状、块状或平板状等,但不包括粉末、颗粒或多孔光催化材料。 本文件适用于具有抗病毒性能的光催化材料的检测,不适用于抗细菌、抗真菌、水中污染物降解、自清洁、防雾和空气净化性能的检测。 本文件中的量值表达采用国际单位制(SI)单位。
1、单位面向科研院所、学校和社会企业及科研单位,面向社会公共服务。
2、实验管理中心下设检测分析中心、科研测试中心、X射线应用中心。
3、面向物理、化学化工、材料、纳米、环境、电子、能源等众多学科。
4、拥有多台精密检测仪器设备。
5、能够从事材料微观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材料性能测定、材料质量综合评定等工作。
6、提供24小时开放服务、网络化的管理。
7、具备向校内外科学研究和品质鉴定提供公正、科研测试数据能力的重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