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件规定了钛合金板翅式换热器壳体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的一般要求、工艺要求、质量要求和焊接检验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板厚≤10mm的钛合金板翅式换热器壳体的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行业标准《带分配器的壳管式换热器》,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标准规定了带分配器的壳管式换热器(以下简称换热器)的术语和定义、型号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设计压力不大于5.0MP、设计温度不高于150℃、制冷剂侧单系统内容积小于30L的换热器。
行业标准《空调与热泵系统用板式换热器性能与评价方法》,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标准规定了空调与热泵系统用板式换热器(以下简称板式换热器)的术语和定义、性能指标与评价及试验方法。本标准主要适用于空调与热泵系统、生活热水及区域供暖领域的钎焊、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包括水/水板式换热器、水/制冷剂板式换热器。其他领域板式换热器可参照执行。
行业标准《高效喷流换热器技术条件》,主管部门为冶金工业部。
本文件规定了低碳高效冰箱换热器的技术要求(含耗材及尺寸要求、低碳环保要求、高效换热性能要求等)、试验方法(含碳排放核算方法、换热性能测试方法等)、检验规则、包装、运输等
本文件适用于家用电冰箱以及冷冻箱/柜、饮水机、酒柜、制冰机等产品中用的低碳高效翅片式换热器
5 技术要求5.1 外观外观应符合以下要求:a) 翅片应无变形、伤痕、裂纹、歪斜及飞边毛刺等缺陷并保证其平行度;b) 铝管表面无针孔、裂缝、起皮、气泡等缺陷,管口无不平整、毛刺现象;c) 侧板有厂家、日期标识(可以用不干胶);d) 热缩套管表面应无鼓包、缝隙;焊点无虚焊、漏焊、过烧;e) 冷藏及变温室换热器:制件表面应有浸漆处理,漆膜外观光滑,无起皮、裂纹及不平整等缺陷;允许翅片上有漆挂流现象,但挂流在翅片底部的残留高度不得超过5mm(从可见变色算起);f) 铜铝焊点处应刷漆或使用带胶热缩套管包裹,热缩套管内及对应的金属管表面不得有可观察或触摸感知到的水。5.2 结构尺寸结构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a) 所有尺寸应在图纸尺寸的公差范围之内,未注公差并没有特别说明的,按照GB/T1184执行;b) 热缩管长度≥60mm,焊点在热缩管中心位置,且偏离不超过±3mm;c) 浸漆处理换热器,漆膜厚度(定义3.6)的平均值?t?应满足:3≤?t≤10μm;漆膜最小厚度tmin应满足:tmin>1.5μm;d) 宣称低碳高效换热器的尺寸应符合:管内可为光管或内齿管,如为内齿管齿型可为梯形或三角形等多种形状,内齿管齿数n满足:20≤n≤100,齿高e满足:e≥0.05mm,齿顶角α满足:α≤20°。管外径d满足:5mm≤d≤8mm,极限偏差±0.05mm,壁厚δ满足:0.5mm≤δ≤0.75mm,极限偏差±0.02mm,翅片厚度δ1满足:0.095mm≤δ1≤0.15mm,极限偏差±0.01mm,翅片换热面积S>翅片在进风方向垂直面上的投影面积(最大的投影面积)的105%。5.3 材质管材使用铝材或铜材,翅片使用铝材。其余应符合图纸要求。图纸上应体现材质或引用的具体标准。若出现新材料,换热性能应不低于铝和铜。5.4 密封性管道无任何泄漏性微孔、裂纹和变形,应能经受2.5MPa气压试验持续3min不泄漏。
行业标准《矩形块孔式石墨换热器》,主管部门为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行业标准《内燃机 换热器 风洞试验装置》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标准《制冷系统及热泵用换热器 温度、压力和速度三场协同的性能测试和评价方法》由TC238(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本文件规定了制冷系统及热泵用换热器内流体的温度场、压力场与速度场三场协同的性能测试和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制冷系统及热泵用、至少一侧为单相换热的换热器流动阻力与传热综合性能的评价。
地方标准《烟气换热器经济运行评定》由福建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行业标准《圆块孔式不透性石墨换热器》由全国非金属化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
行业标准《列管式碳化硅换热器》由全国非金属化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
行业标准《管式烟气换热器 运行维护技术规范》,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
行业标准《管式烟气换热器 调试技术规范》,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
行业标准《管式烟气换热器 安装技术规范》,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
行业标准《核电厂常规岛闭式冷却水换热器技术条件》,主管部门为国家能源局。
1、单位面向科研院所、学校和社会企业及科研单位,面向社会公共服务。
2、实验管理中心下设检测分析中心、科研测试中心、X射线应用中心。
3、面向物理、化学化工、材料、纳米、环境、电子、能源等众多学科。
4、拥有多台精密检测仪器设备。
5、能够从事材料微观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材料性能测定、材料质量综合评定等工作。
6、提供24小时开放服务、网络化的管理。
7、具备向校内外科学研究和品质鉴定提供公正、科研测试数据能力的重要机构。